锦州市中心医院自2023年7月被授予“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建设单位”一年来,在全体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和服务流程,房颤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改善。
近日,医院心血管内四科团队采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为一名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进行了完全“零射线”射频消融术,安全精准地根治了困扰患者多年的心律失常,手术全程零射线,实现真正“绿色电生理”。
病例回顾
“心脏早搏次数从原来的13423次,减少到20次,现在几乎没什么感觉了!”马女士(化名)感谢锦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为自己进行了高难度频发室性早搏的完全“零射线”射频消融术。
马女士既往曾多次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均提示频发室性早搏,每次发病都会伴随着胸闷、心慌等难熬的痛苦,严重影响工作学习。曾尝试多种药物治疗无效,在辗转多个医院求医的过程中,医生多次建议她通过射频消融术来缓解疾病的痛苦。但由于她非常担心“吃射线”对身体的不良影响,于是病情一拖再拖。
心内四科屈春红主任通过仔细地交谈了解到马女士心中的顾虑,建议患者行“零射线”室早射频消融术。
技术优势
在传统射频消融术中,X射线是实现手术可视化的必要条件,如果不借助X射线进行操作,之前射频消融术是无法实施的,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采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开展零X射线下射频消融术,就像给医生安了一双“慧眼”,无须在X射线透视下,即可实现精准导航。这种新技术,在手术过程中放置标测电极和操作消融大头电极等均采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指导,完全不用X射线透视,却对手术医生技术的熟练程度、导管的操作技术以及心脏解剖三维理解要求极高。通过该技术既能获得准确靶点,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安全性,让患者避免了X线辐射,也让医生避免了披“甲”上阵、负重手术,因此被称为绿色电生理射频消融术。特别是对于孕妇、青少年儿童等患者更有意义。
在听到屈主任对手术方案的详细讲解后,马女士欣然同意手术治疗。电生理团队就患者的病情进行了仔细研究,从体表心电图判断,患者的室早起源不太常见,是来自左室后组乳头肌中的左后分支,此类型室早消融难度较大,尤其在零射线下消融这更考验术者需要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以及对心脏各个部位电位的识别。与家属及患者充分沟通后,由屈主任率领的心电生理团队在CART0指引下,十分精准地操控导管在患者心脏内走行、检查、建立模型、精准定位、消融靶点。术中,马女士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不适。一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室早完全消失。
延申科普
1什么是室早?
室性早搏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心脏偷停”!正常人也会偶尔遇见室早,是心室组织提前收缩的现象。连续三跳以上称之为室速。正常情况下,心室肌细胞是心脏中最晚兴奋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心室壁受损或者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时,就会产生心室肌细胞提前激动。
2室早有哪些危害?
一般来讲,正常青年人群中的偶发室性早搏往往是”良性”的,不会出现严重的危害。频发室早可导致患者心慌、心悸、失重感、乏力、头晕,长期高负荷发作可引起心肌病,心脏扩大,严重会引起心力衰竭!
3室性早搏如何治疗?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24小时心跳大约10万次,有数百次甚至上千次室早,常常无需治疗。但是,当24小时内室早超过1万次或者数千次室早伴有明显自觉症状时就需要治疗了!对单一来源的室早,建议行射频消融术。
锦州市中心医院是国家级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开展房颤的筛查、诊断与评估;房颤患者的规范药物治疗(长期抗凝治疗)及随访;心律失常疾病精准诊疗。医院开设心律失常(房颤)和心衰门诊,开展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及射频消融术,ICD植入;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术、心衰患者CRT、CRT-D、CCM器械植入。
出诊信息
出诊时间:每周三全天(上午8:00-12:00,下午13:00-16:30
出诊地点:锦州市中心医院 门诊楼二楼心内诊室
咨询电话:0416-2393414
文图/心内四科
审稿/心内四科屈春红
校对/内科党总支 蒲玉
编辑/宣传企划科 徐剑